?? 汇源重庆万州柑橘基地尚在建设中,却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去视察。这是因为三峡移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啊!汇源斥巨资在万州打造亚洲最大的百万吨柑橘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首期30万吨柑橘加工生产线,两万多亩良种柑橘苗木培育中心。全部项目完成后,将使长江沿线几十万移民和果农从中受益。同时将对三峡库区的绿化、环保、水土保持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眼下的汇源非但没有盈利,每年却还要往里注入资金,没有点长远战略眼光,没有“三农”情结,是不会有这样大手笔的!
?? 朱新礼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整个汇源、整个社会都来关注“三农”,支持“三农”,“三农”问题的解决才有希望。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和机会为“三农”呼吁呐喊,同时他要把这种对事业的爱、对“三农”的情变成全体汇源人的群体意识和行为。他经常不断地引导员工了解国情、了解三农、了解企业,使他们人人都清楚事业的价值所在,清楚企业的前途所在,清楚个人的目标所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同心同德。
?? 创业之初,自幼喜爱文学艺术的朱新礼曾亲自写过一首《咱汇源的人》的歌,其中唱到:“咱汇源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想干出个样!”
?? 朱新礼用自己的爱心、信心、恒心创建了一个知名品牌,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
?? 动力——来自万名员工殷切的期盼
?? 一个普通的企业家,聚集起一帮普通的人,却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业。许多人许多次都在重复着一个问题:汇源发展的奥秘是什么?朱新礼说,汇源的发展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社会各界的支持、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我本人最引以自豪的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上万名员工。是他们对我的期盼,他们的敬业精神在激励着我、支持着我。如果做不好,我就对不起他们!
?? 信赖员工,依靠员工,培养员工,关爱员工是朱新礼办企业的真谛所在。把员工培养成有用之材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关爱!
?? 他一贯倡导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感到在这里有学头。
?? 在汇源,员工培训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图书报刊阅览室一应俱全,常年开设各种类型培训班,确保员工每年都要受到两次以上的培训。他们与北京师范大学联系,把大学办到了企业里。近百名员工不出厂门就圆了大学梦。公司先后拿出上千万元将数百名干部、技术人员、优秀员工送到国外考察、学习,培养才干。汇源每月一次的营销会议,一项不变的议程就是培训。浓浓的学习氛围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厂长、经理,也激励着年轻的员工不断自我加压,自学成才。
?? 他一贯倡导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让员工在这里有干头。
?? 朱新礼常说:我用人的原则就是给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大家尽情表演,各显神通,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目前公司管理层中80%的人是通过竞争上岗的。从总裁到员工,每月都要通过述职和自下而上的绩效考核来确定待遇,年终通过综合考评来决定是否继续聘用。他积极倡导并且亲自参与各种形式的对话会、演讲会、辩论会,目的就是要把蕴藏在员工中的积极性挖掘出来。一大批员工正是利用这些机会崭露头角、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许多人说:有这样公平竞争的环境,做不好工作只能怪自己无能。
?? 他一贯倡导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这里有盼头。企业没有效益就不能立足于社会,员工得不到实惠就不能立足于企业。朱新礼倡导的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不怕你要职务,不怕你要高价,不怕你“跳槽”,一切用绩效说话。他倡导每月拿出200万元的专项奖金设定了金星奖、营销专项奖,做到月月有奖、事事有奖。一年下来,获奖金最多的厂长、员工,每人达数十万元。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朱新礼总裁每年的工作计划中都要承诺为员工做多少件实事。标准的职工餐厅、浴室、医务室、员工公寓、各种活动中心、配套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职工工资逐年递增,人均年工资已超过两万元。远在全国各地的汇源员工每次回来都要感叹:几天不见,又有新变化了。
?? 朱新礼管理严格是出了名的,有时候严得令人有些害怕。但他从来不与人结怨、给人记账。他说:“管是亲,严是爱,放任自流才是害。”创业之初,他看到有的叉车司机把压烂一个苹果不当回事,他愤怒了:不知道珍惜果农辛辛苦苦收回来的果实,就不配做一个汇源人。于是,一块醒目的警示牌矗立在车间门口:压烂一个水果罚款50元以上!当他看到有的人把喝不完的果汁倒掉时,他心疼了:马上召集员工掰着指头算,产出这一盒果汁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多少个环节?不爱自己的产品,还指望他爱岗位、爱企业吗?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