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这种严格,你到了汇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看不到一个烟头,看不到一丝痰迹;正是这种严格,许多年轻的员工走上了领导岗位。一位在外地任职的厂长说:原以为离总裁远了,挨批少了,心里可以轻松些了。可一段时间下来,听不到总裁的批评和指导,心中却空荡荡的没了底。
?? 大企业的气派,小企业的作风是他的一贯主张。一般人很难想象:偌大个公司,每张纸都是用了正面用反面;开会时谁的手机响了就会自觉自罚到外面站着听会;就餐时哪桌果汁饮料喝不完,哪桌职位最高的人要受到处罚。
?? 严师出高徒。到过汇源的人都说:汇源人的素质的确不一般。
?? 在汇源,也有“跳槽”的事情发生。朱新礼总裁有时非但不劝留,反而主张可以出去转一转,看一看,大不了不行再回来。有一位经理不到几年就经历过“三进三出”。问他还走吗?他说打死也不走了。每次出去时都觉得自己可以了,能够独当一面,也想学总裁去干一番大事业,可到头来还是不行。回来的人仍然可以受到重用。正是这种海一样的胸怀成就了汇源的大事业。
?? 另一位出走又回来的员工说:尽管在外面工资比这儿高,但我却没有感觉,缺乏亲情、缺乏沟通,总觉着中间隔着层东西。
?? 爱有时候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的价值,失去了以后才觉得它的珍贵。
?? 本色——铭刻在心的党员责任
?? 朱新礼是一个有着三十年党龄的企业家。地位再变,财富再多,但蕴藏在心底深处的劳动人民本色、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都没有变。包括公司领导在内的许多人问:汇源做得这么大,这么好,即使不再发展也令同行们追一阵子了,还这么拼命图什么?
?? 图就图个为国家、为社会多做点贡献,为果农多做点实事,这一切本来都是党给的,汇源本来就是国家的,咱不能自己富了忘了本啊!
?? 1992年公司一成立,朱新礼就积极倡导在企业建立了党委、工会,这在民营企业中是不多见的。针对有些人认为是走形式,出风头的议论,他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许多人思想意识滑坡,只求享受,不思进取,这是很危险的,我们建党委、工会,就是要确保企业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范围内正常运行,健康发展。
?? 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自己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形象去影响人,感染人。他要求公司的中高层领导一人就是一杆旗、一盏灯,走到那里都要照亮一大片,都要给员工带来温暖。
?? 朱新礼的信条是:先做人,后做事;会做人,才能做好事。
?? 他在员工中倡导有三种人永远不能忘:一是父母,二是老师,三是朋友。多年的商场征战,使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对老人尽孝,从而留下了终生遗憾。他教育并引导员工都要孝敬老人。凡是回家给老人过生日,陪同老人看病的职工,请假一律绿灯。世纪之交的那年春节,公司拿出近百万元给每位员工父母亲属寄去500元现金。他要求员工逢年过节回去探望老人的都必须带点钱物,没有的公司可以垫支。
?? 朱新礼认为,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对老师都不报恩的人,还能指望他爱事业吗?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