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启动了以“聚焦创业,情系民生”为主题的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采用立项招标的方式,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在全国各地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支农支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在争先报名的队伍中,有一名学生在启动仪式后的第二天就上交了自己的实践活动方案,受到学校团委的重视。这名学生叫冯军,他把自己的实践活动称为“返乡支农”。
冯军表示,将带领自己的团队——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参加此次招标,争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支持,把“返乡支农”模式推广出去。
“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以下简称支农队)”由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各乡镇农村大学生和当地农村在外务工青年共同创建。”冯军说,团队是旨在促进农户自觉自醒、号召农村青年返乡支农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成立于2008年10月”。
在立项招标之前,支农队就已经招收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宜春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井冈山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天津中医学院、长安大学10所高校的15名队员,准备开展暑假的第二次“返乡支农活动”。这15名队员都是来自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的农村大学生。
阳光创梦学校为农村儿童送阳光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槐溪村是赣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80%的青年都外出务工或在外求学,只有春节时才回乡,是远近闻名的“空巢村”。今年春节,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第一次“返乡支农”的25个年轻人搅热了这个寂静的村庄。这25个年轻人的家乡都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其中大学生20人,分别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15所高校;在外务工青年5名,分布在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支农队的年轻人成立了中国阳光创梦学校,义务辅导当地100多名中小学生,学校设有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等职务,并拟定校训和校歌。学校的支教理念是:认真支教,服务家乡子弟;独立办学,传递师生真情。冯军介绍说,这种支教形式是一种全新的“规范性、独立性支教”,不同于一般高校三农社团的合作式、嵌入式支教。
整个寒假,学校每天上五节课,教学内容以当地学校课本教材知识为载体,以全新的、不同于当地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开设其他课程,激发学生潜能。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音乐、弟子规、太极拳、人生话题、趣味游戏等。来自江西农业大学的支农队副队长、创梦学校“校长”林明表示,为了确保学校环境的安静,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教学区,他们在教学楼前派两名支教老师监管;为了确保学生在学校的人身财产安全,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课间活动在田径场、乒乓球场和篮球场都安排支教老师进行监督,防止学生进行危险活动;为了确保学生在回家路上的安全,免除家长的担心,他们中午和下午放学后都会安排支教老师护送学生回家。
除了正常的教学,学校还举行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对学生进行家访。村里孩子们的父母对冯军说,农村把他们养大不容易,现在知道用自己的知识来教自己的弟弟妹妹令他们这些叔叔阿姨很感动。上小学四年级的小阳的妈妈说,“你们这样的学校很好啊,以往假期我家孩子就知道往外跑,现在还能学到很多知识,他也愿意学,不逃课,而且学的都是你们这些大学生的高水平知识,回来还跟我们谈这个谈那个,谢谢你们啊。”
林明说,以后的支教活动都会延续中国阳光创梦学校的形式,并且在允许的情况下设立各地分校,利用系统的资源来研究乡村教育问题。
阳光全家福传播家文化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