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种返乡支农模式可以低成本运作,因为寒暑假农村青年本来就要回家的,支农期间,队员也都吃住在自己家里,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开支。”冯军说。
虚拟村庄的设想
支农队目前还在积极探索“虚拟村庄模式”。“我们要以村为单位,通过网络,比如QQ群,把一个村的所有青年都联络起来,成立农村青年在外的虚拟村庄。这样可以把虚拟村庄与家乡的实体村庄进行对接,支援家乡建设。甚至可以与团组织结合,成立农村团员在外的虚拟团支部,这样可以改变农村团组织的尴尬处境。”冯军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庆认为,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这种返乡支农模式值得研究和探索。因为其他支农模式基本都是外地人进驻的形式,而外地人对当地文化很陌生,不能很快融入当地文化;另外,那些短期支农模式成本高,可持续性差,覆盖面小。而大学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返乡支农模式具有很大潜力,因为队员了解本乡,接触容易,排他性弱,成本低,操作性强。
他透露,目前,农村团支部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是组织不健全,经费少,年轻人少,活动少。“如果在虚拟村庄的基础上成立虚拟村团支部,外出务工青年和外出大学生依然在该团支部上活动,就可以健全农村团组织,带动农村团系统的活跃,增进农村团员之间的交流。”
吴庆还表示,返乡支农团队要充分发动社会的力量和本村的力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返乡模式的有效性、可持续性。
冯军透露,支农队将于今年7月20日至8月20日开展第二次返乡支农活动,支农地点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支农服务对象为水江乡上洞村全体村民及全体高中、初中、小学学生,适当辐射周围村庄的村民和学生。
本期活动除了坚持电影戏剧下乡、文艺汇演、返乡支教等活动外,支农队还将开展专题调研,旨在与NGO、政府机构或学者媒体进行项目合作,对农村某种现象进行深度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如调研当地的旅游资源、文化产业、农村发展前景、农村青年就业状况、农村青年法律意识等。另外设立信息咨询中心,提供三农政策方针、法律知识、医疗卫生、家庭教育、环保知识、心理健康、婚姻知识、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等信息咨询。冯军说:“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低,他们最需要的也就是科技、教育、文化和精神的协助。”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