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中国农村家庭没有几家有‘全家福’的,甚至很多农村老人一生都没有照过相。我们的阳光全家福活动就是给每家每户照张全家福,这样村民们不仅有了亲情的寄托,而且宣传了中国的家文化、本地文化,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冯军说。
支农队在槐溪村为全体村民照了300多张全家福,提供包拍摄、包冲洗、包送货的“三包”服务。刚开始时,很多村民都不相信是免费拍摄,后来争相拍摄;一些大妈在照相之前还不忘梳妆打扮一番,一些老人照相时还不忘叮嘱:“相片给我洗大一点,这说不定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拍照呢!”
“电影下乡和文艺演出同样受到了村民们的追捧。两个小时的文艺演出吸引了200多个村民观看,一些村民兴之所至还主动参与表演。整个文艺汇演都由当地村民全程主持。”来自齐齐哈尔大学的队员刘志生说,“槐溪村将近20年没放露天电影了,上百村民在寒冷的旷地观看,真的很感人!”
“以前好多村民认为大学生就是书呆子,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对我们刮目相看。”来自兰州理工大学的支农队副队长陈辉说,如果有机会,他们还要引导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返乡投资,振兴家乡经济。
“返乡支农必须与家乡政府紧密合作,争取政府的最大支持。”陈辉表示。支农队就与宜春市袁州区文化教育局合作开展了电影下乡放映活动。“其实国家早就有农村电影下乡计划‘2131工程’,就是在21世纪全国每一个村一个月要放映一场电影,只是地方政府落实不到位。这次我们跟宜春市政府一提,他们很快就答应了。由他们出设备,我们出人力。”
“返乡支农”新模式强调“返”
据相关人士介绍,现在“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支农模式也多种多样,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以“三支一扶”为代表的政府支农模式、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支农模式、以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为代表的NGO乡村建设支农模式、全国各大高校三农社团支农模式。
“以上这些模式都来自农村外部,而我们所尝试的是农村人自觉自醒、自我服务的模式。在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情况下,返乡支农、返乡创业恰逢时机,是农村青年最好的出路。”冯军说。
“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尝试带动当地离乡青年利用空闲时间返回家乡、服务家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回报家乡、支援家乡建设;如果能够返乡创业,发展家乡经济,带动家乡父老乡亲发家致富,那就更好了。返乡支农,强调的就是‘返’字,是离乡青年的自觉自醒。有志气的农村青年,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务工青年,都可以利用自己最大的能力返乡支农,服务父老乡亲。”
曾经参加过其他支农活动的冯军觉得,相对于其他支农模式,返乡支农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家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主流社会缺乏有效的沟通,村民生活贫困,文化素质低下,亟需得到有效的协助;另一方面,农村大学生和在外务工青年是一个广泛的群体,有较好的文化素质、信息优势和致富理念,而且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有较强的改变动力。农村大学生和青年返乡支农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地掌握家乡情况,在科技、经济、精神、文化等方面更好地协助父老乡亲,从而更好地促进家乡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和青年返乡支农能够拉近他们与乡亲们的感情,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从而减少农村人才的流失。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