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海,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首席KM专家
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做分享。今天下午是一个知识密集、强度非常高的一个会议。刚才从各位的嘉宾演讲中我自己也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刚才陈劲老师,其实跟我的很多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下面可以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首先我想企业都是在成长的,但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学习速度最快?是小时候。但是一个人什么时候最有智慧?老的时候。人为什么在老的时候学习速度减慢了,但是越来越有智慧了,好像IBM讲的“智慧星球”。
我到西门子已经有三年时间了,当初为什么要去?个人来说我在抉择。因为每个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有一些瓶颈,我们叫做成长瓶颈、成长烦扰。在面临很多创造性的危机时,你为了突破自己,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还是一个企业,其实到一个阶段都会发生这种突破个人瓶颈的时候,我当时也是到了这个阶段。我就想看看这个世界上最长公司,162年还没有死过去的一个核心秘密,而且本身我对德国的文化也非常的认可。当然二战除外。
个人的成长是有一个生命周期的,这个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的企业,现在大多只发展了20年,很多优秀企业,包括联想、新奥、立白,也将近20年了。三十而立,才能立起来。那么四十呢?而不惑。但是到五十年?是天命。六十而耳顺。但是到了七十就随心所欲。
其实我去西门子就想看这个核心是什么?刚开始我非常不习惯。因为一个大的跨国公司流程非常的慢。我在民营、私营待过,所以感觉这个效率慢得跟蜗牛一样。但是随着我慢慢用心去体会的时候,发现很多收获。
比如说举一个例子来说,金融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时候,但是西门子在2007年的时候正好做完了组织的调整,它这个动作很前瞻的。在2005年、2006年的时候把手机卖给了明基。但是2006年底、2007年的时候又把固网和移动转给了诺基亚成立了诺西,还把汽车行业的一个电子系统也卖出去了。
我感觉很多企业慢慢到年老的时候,老而成精。其实很多暗箱的操作逐渐向大型复杂系统跨越。西门子有很多产品,但最核心的不是手机、也不是电冰箱,而是磁悬浮列车,做这种核电、做CT机,这恰恰是它逐渐在进化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别人很难在短时期超过它的领域。
企业从现在走向高端的时候,一定要去挖掘那些值得去投入的领域,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些低价值工作。我们发现凡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都把低价值的工作慢慢都抛弃了、剥离出去了。而企业生命周期这个概念可以引用到各个务领域。
对于西门子在知识管理实践的生命周期怎么样?我相信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就讲讲西门子知识管理走过的一个历程。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