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是什么趋势?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在2007年的时候有很多WEB2.0。举例来说,我们做联邦检索,会基于不同的系统给大家提供一个很便捷的入口,像google一样。问题是西门子有很多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很多企业还在积累阶段。西门子则是知识太多了,进去之后会陷入知识海洋里面,那么多经典方法让你无所适从。所以检索、过滤,从庞杂信息中间定位出来,这对用户反而变成一个最关键的需求。
说到联邦检索,比如说标签应用,因为它能够让大家还原到本体。怎么讲?企业每个人在前瞻知识的时候,除了传统的分类、标准化,现在更多是一种无序。什么是无序?David写一本书说,任何事情都是模糊不清的,或者翻译成是叫愈乱愈美丽。有的人认为文件放在第三个文件柜里面,这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方式。但有一些人满桌子乱七八糟,但是找的时候可以准确发现。这也是一种工作方式。现在WEB2.0的思想,就是因为传统的这种规范化的控制,对于一个47万人的公司、对于190个国家都有办事处的公司无法控制。只能分散到各个的叶子,但是让每一个叶片尽量更多的挂在每一个树枝上面。
什么意思?我们举例来说,发布一个创意或者一个文档的时候,属于哪个标签,读者会自己去分门别类,而不是按照你企业规定好的分类做。这样当所有的读者都在做这种模式的时候,你发现最后达到一个结果是无数个读者形成标签绝对是最有效的检索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叫愈乱愈美丽的反思,世界都在颠覆的过程中。
当然到了这个阶段就是所谓的WEB2.0阶段,更多强调的是个体,而我需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的感受,以前我认为知识管理更多管控的是一个物件,就是一个文档,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现在我发现最大挑战,其实知识管理是一个网络。就像刚才说到西门子的情况,我感觉行动那么慢,但好像总是能够未卜先知的做一些决策,整个智慧隐藏在这个网络里面的,而这个网络基本上没有办法显性化的。有一个创新的网络,这个网络恰恰是每一个个体、部门、知识点,集结而成的一个综合体。很难显性化,这就是为什么WEB2.0更多强调个体的原因。 但是到了2009年的时候,可以看到现在全球更多是在语义技术,恰恰就是WEB3.0。所以我们不仅仅希望快速检索出我们产品、信息,我们还希望产品是智能的。依据是什么?是因为你有强大的本体语言,又有一个强大语义建模和语义技术做支持。
我想知识管理的周期就是开始一部分人感兴趣、萌芽。、,后来公司的老大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所以从组织级的高度做一个整体规划和导入。导入之后怎么办?变成后期要跟用户贴近,便于它工作,还有不断优化和提升的过程,无论是WEB2.0还是3.0技术。
我特别担心我们企业上了知识管理,好像系统建完了就完了,其实这是特别危险的事情。如果不能具体的一点一点结合起来,很可能就放弃了。未来我们知识管理发展趋势是什么呢?开始认为是1.0,现在基于WEB2.0好的技术,再是3.0,这是不谋而合。
为什么会技术变革?其实我不关心技术,对我一点意义没有,但是工作模式在变化。以往只要有一个知识管理系统,对所有人的工作模式。但是未来更多强调的是社交软件,因为大家工作方式在变化。
第二个,以前更多是一种原数据很清晰结构的规范化的,但现在工作模式变成分布式的,更强调很灵活、更强调用标签的技术。
第三个,以往是已经定义好的流程怎么产生内容,而且是基于角色的模式。现在则是自我激励产生内容,而且是一种基于交易模式的角色。怎么讲?比如说我们研究院。我们一半的工作在做研究,但是另外一半时间要把研究价值商品化,商品化过程就是给西门子内部所有业务集团提供比如说知识管理的咨询或者知识指导服务。这些服务都要通过收费方式进行结算。这就是一种内部交易。这会慢慢让大家认识到知识是可以产生交易,通过交易来证明价值。当然这样的交易模式、契约模式,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建立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这可能是一个难点。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